close

每天從世界各地奔赴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的遊行車紀錄器安裝客數以萬計

每天從世界各地奔赴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的遊客數以萬計

2018-01-02 15:44:31來源:光明日報







每天從世界各地奔赴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的遊客數以萬計,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在乾清宮門前駐足,欣賞那塊高懸的 正大光明 匾額。很少有人知道,乾清宮東跨院內的昭仁殿,是昔日 天祿琳瑯 藏書的所在。

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皇室藏書 天祿琳瑯 ,不僅匯集瞭眾多善本古籍,而且配置瞭外觀華美、風格統一的函套,鈐蓋瞭規整的璽印。清末, 天祿琳瑯 四散多處,為幾代藏書傢所珍視。

《欽定天祿琳瑯》和《六傢文選》。記者 方莉攝/光明圖片

作為中國大陸 天祿琳瑯 典籍最大的藏傢,國傢圖書館密切關註著與之有關的消息。近幾年,國圖還將館藏279種見於《天祿琳瑯後編書目》著錄的 天祿琳瑯 藏書集中整理,編制目錄。從 皇傢 到 公傢 ,歷經200多年的聚散離合,這些善本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而且見證著中國社會的變遷發展。

歷經曲折,四散飄零

天祿 二字,源自漢代未央宮的藏書閣 天祿閣 。 琳瑯 ,則是借美玉來喻指珍貴圖書。

國傢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趙前介紹,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命人選擇宮內善本置於昭仁殿,以供禦覽,並親筆題寫瞭 天祿琳瑯 的匾額。可惜的是,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殃及昭仁殿的 天祿琳瑯 藏書,現在學界隻能憑借大學士於敏中等人編寫的《欽定天祿琳瑯書目》來推測當年的收藏情況。

《石渠寶笈》是清內府收藏歷代書畫的目錄,《清明上河圖》《蘭亭集序》等都在其中。《欽定天祿琳瑯書目》的性質與之類似,是用來著錄善本古籍的。 趙前說,《石渠寶笈》著錄的書畫作品大多留存於世,但因為那場大火,《欽定天祿琳瑯書目》中著錄的420多部善本,包括70多部宋刻本、20部影宋抄本、80多部元刻本都沒瞭蹤影。

不久,乾清宮重建完成, 天祿琳瑯 的復建也隨之啟動。在此後編纂的《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後編》(以下簡稱《後編》)中著錄瞭664部善本,其中宋版200多部、元版100多部。經鑒定,盡管《後編》部分藏書並非宋元版,但規模幾乎超過瞭火災之前。

雖然復建後的 天祿琳瑯 稱得上琳瑯滿目,但百年之後,這些善本仍難逃四散飄零的命運。國傢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程有慶說,到同治年間,就陸續有 天祿琳瑯 藏書從宮中流入民間,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後,多次以賞賜之名將已屬公有的部分 天祿琳瑯 藏書與其他文物一起轉運出宮。到1925年清室善後委員會清點故宮文物時,屬於 天祿琳瑯 的典籍隻有311部,這批書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溥儀盜運的 天祿琳瑯 藏書,先是在天津英租界保存,後轉移到長春偽滿皇宮,抗戰勝利後又輾轉沈陽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於1958年撥交至北京圖書館(今國傢圖書館)。

除瞭國圖和臺北故宮,清華大學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劉薔經過多年調查,找到瞭近610部 天祿琳瑯 藏書的下落 它們分散於海內外數十個公私藏傢。然而,《後編》中著錄的664部善本,至今仍有50多部下落不明。它們尚存於天壤之間嗎?這是眾多學者和藏書傢期待解開的謎題。

程有慶(左)和劉明的工作照。國傢圖書館供圖

悉心搜求,漸成規模

故宮博物院1958年撥付北京圖書館的200多部 天祿琳瑯 藏書,其中有些是殘本。1959年,在編制北京圖書館館藏善本書目時,館員就將一部來自 天祿琳瑯 的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刻本《春秋繁露》著錄為 存十五卷,卷三至十七 。30年後,在重編出版的《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中,十七卷《春秋繁露》已成完帙。這兩卷的補齊,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書林佳話。

國傢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李致忠至今記得,那是1975年的一個春日,當時在善本部工作的他,看到瞭一封天津藏書傢周叔弢托人捎來的信。信中說,天津古舊書店有兩卷《春秋繁露》,似為宋刻,已叮囑書店的負責人留住此書,待北圖派人看過之後,再行定奪。

李致忠八鏡頭行車紀錄器隨即和同事丁瑜一起趕往天津,先是拜訪84歲高齡的周叔弢,然後帶著他的手書再到天津古舊書店與負責人接洽,最終以200元的價格將此冊購回。

直到回到北京,將此冊與館藏殘本兩相對比之後,李致忠才敢斷定: 這兩卷《春秋繁露》就是 天祿琳瑯 原藏那部的第一冊,封面書簽都還是宮中舊物,且鈐有 天祿琳瑯 的那幾顆大印。一部分散多年的珍本秘籍又珠聯璧合瞭。

漢代董仲舒撰寫的《春秋繁露》,後世傳本極多,但善本很少。這部南宋嘉定四年江右計臺刻本,字體端莊,刀法嚴整,墨色精純,開本宏朗。清代學者在編纂《四庫全書》時,使用《永樂大典》所存版本詳為勘訂,對於這個版本的評價是 雖曰習見之書,實則絕無僅有之本也 。但此本自明初便銷聲匿跡,四庫館臣當年也無緣得見,隻能從《永樂大典》中窺見其大概。大概是乾隆末嘉慶初年,它入藏瞭清宮,又歷盡滄桑,最終在國圖團聚。

像《春秋繁露》一樣,國圖多年來通過捐贈或購買等途徑又入藏瞭數十部 天祿琳瑯 藏書,才形成瞭今天279部的規模。

整理影印,琳瑯再現

2013年,程有慶和同事劉明開始對館藏 天祿琳瑯 藏書未編目部分進行集中整理。此前,這部分 天祿琳瑯 藏書沉睡在書庫中,一晃就是半個多世紀。

國圖館藏善本眾多,需要逐一整理編目。這批 天祿琳瑯 藏書以明版為主,不少書國圖藏有相同的版本,而且有些書破損嚴重,有待修復,因此前輩館員沒有急於整理。 程有慶說,按照《後編》著錄的版本,國圖藏 天祿琳瑯 典籍中應該有近200種宋元善本,但根據他們幾年來整理鑒定的結論,真正的宋元版隻有70多種,而前輩館員早就發現瞭這個問題。

對於《後編》的版本鑒定為何頻頻出錯,學界多有推測。程有慶認為,乾清宮失火後,復建 天祿琳瑯 時間緊迫,那些精通版本的學者或許會對個別古籍 看走眼 ,但不至於如此離譜,更有可能的情況是,為瞭迎合皇帝的喜好,各方在呈送這些典籍時就虛報瞭版本以提高其身價,而負責整理著錄的大臣們,即使發現版本錯誤,也不會點破。那些流出紫禁城的 天祿琳瑯 藏書,往往是真正的宋元版,更能證明宮中有人對此事其實是心知肚明。

隨著時光的流逝,以今人的眼光來看,國圖藏 天祿琳瑯 中的明版書也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更不用說那70多種宋元版古籍。不論是修復還是整理,都已是刻不容緩。

我們制定瞭 剔重、刪劣、汰零 的選目原則,計劃從存世的 天祿琳瑯 藏書中選擇珍籍善本,按原書原大影印復制,封面、函套、簽條、包角及內文用紙等仿照原書舊物,結合古法,采用適當的造紙、印刷、織錦、裝訂等技術,使其盡可能重現昔日的風采。 出版人劉鶴然正積極與各藏書機構合作,策劃影印出版 天祿琳瑯 藏書。

目前,作為這個工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多部國圖藏 天祿琳瑯 已率先影印出版。國圖館員們和出版人希望,通過影印出行車紀錄器多鏡頭版讓傳統文化走近更多普通讀者。(記者杜羽 方莉)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02日 07版)
arrow
arrow

    ldr559lr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